《爱的艺术》是一本163页的小册子,文字不多,但全篇没有多余的废话;写于1955、1956年,然而关于爱的理解放在当下也丝毫不过时。
在整本书中,弗洛姆以爱是一门艺术为基本假设,帮助我们理清了关于爱的种种误解,且阐述了爱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爱情的三种误解
大多数人认为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够被人爱,而不是有无能力爱的问题。因此,我们常见的做法是如何吸引到对方,然后让对方爱自己。
男性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来让自己更受欢迎;女性则是通过打扮和保持身段来使自己显得更有魅力。
事实上,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值得被人爱”无非是赢得人心和对异性有吸引力这两种倾向的混合物而已。——《爱的艺术》
第二种误解是,我们认为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我们通常认为,困难的是找到爱的对象。只要有了爱的对象,爱就是非常简单的事。
与这因素紧密相关的是当代文化的特点。在如今自由市场的环境下,文化是以互利互换为基础的。同样的,爱情也类似一笔交易。我要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出发,考量对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以及考虑我的实力,来判断对方会不会喜欢我。
第三个误解是,我们不理解“坠入爱河”(falling in love)与“持久爱情”(being in love)的区别。
两个迄今为止同我们一样是相互陌生的人,当他们突然决定拆除使他俩分隔的那堵高墙,相许对方,融为一体时,他俩相结合的一刹那就成为最幸福、最激动人心的经历。这一经历对那些迄今为止没有享受过爱的的孤独者来说就更显美好和不可思议。这种男女之间突如其来的、奇迹般的亲密之所以容易发生,往往是同性的吸引力和性结合密切相关或者恰恰是由此而引起的。——《爱的艺术》
这种如同王子与公主幸福地走到一起的奇迹般关系并不能持久,不过是一场戏的开头而已。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两个人的利益冲突无处不在。比如,时间上的分配:我要玩游戏,你要去看电影;我要看书,你要去旅游……
因此,如何在相处的生活里,去协调对方的性格、行为、生活习惯才是最为重要的,其中必定掺杂着失望、无聊、愤怒等各种消极情绪。
假爱情的形式
随着现代社会消费和娱乐的极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假爱情的形式。人们通常通过这些方式来替代爱情,用于减轻孤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痛苦。
一种假爱情的形式是寻找替代品。人们通过观看爱情相关的电视剧、电影或者阅读爱情小说。他们与里面的主角一起,体验悲欢离合、生死离别,被感动地一塌糊涂。于是,他们通常认为,这就是经历了爱情。真正的爱情必须与人的互动,互动意味着不确定性。显而易见,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所有的一切都是可控的。因此,通过替代品显然要容易得多。然而,这种方式并非真正的爱情,不过是被动地接受而已。
另一种假爱情的形式是寻找偶像。人们把偶像作为自己“爱”的对象。对于偶像,他们倾向于将其“神化”。具体的做法是放大偶像的优点,并对所有的缺点视而不见。这种偶像化的爱情被看作是真正的、伟大的爱情,可以让人们体验到爱情的强烈性和突发性。当某些因素导致对偶像的印象幻灭之后,人们继续寻找下一个偶像。
爱的理论
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爱?弗洛姆认为我们应该从人的生存问题出发。
人的存在的根本要点是人超越了动物界,超越了本能的适应性,脱离了自然——尽管人永远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人继续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又同自然分离,永远不可能再同自然合二为一…..因此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爱的艺术》
我们每个人都受制于孤独感的困扰,没有例外。从生活的角度来看,我们一生都要与环境、自己和他人产生联系。这样来看,建立何种联系实际上就是解决孤独感的方法。
弗洛姆认为人们通常使用三种方法来建立联系,但只有其中一种做法才是正确的。
一是通过性欲来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结合,但是这种方式是短暂的,而且需要不停地重复。第二种是与同一组人做法一致或者适应这组人,但是这让人失去了独立性与完整性。
第三种是通过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爱情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这种活动类似于手工艺人、画家等职业进行着的创造性的劳动。
无论是木匠做一张桌子,还是金匠打一件金饰,无论是农民种田,还是画家作画——每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中劳动者和对象合二为一。——《爱的艺术》
弗洛姆总结了关于爱情这种创造性活动的五个要素:给、关心、责任心、尊重、了解。
给。人们通常把给解释为被别人夺走东西或者自我牺牲。然而,弗洛姆对给予有着不同的理解。
给是把他内心有生命力的东西给予别人。他应该同别人分享他的快乐、兴趣、理解力、知识、幽默和悲伤——简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他的给,他丰富了他人,同时在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时,他也提高了对方的生命感。——《爱的艺术》
关心。关心是好理解的,我们对所爱之物当然需要有积极的关心。
责任心。我们通常认为责任心这意味着义务,是被迫去做的事情。但是责任心在这里的含义是完全自觉的行动。有责任心意味着我知道对方的愿望,并有能力对其做出回应。
尊重。尊重则是把对方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会希望对方以自己的方式和为了自己去成长、发展,而不是服务于我。我可以完全地接受对方,同时也不要求对方成为我希望的样子。
了解。上面提到的四个要素,都是以了解为基础的。只有了解对方,才能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关心对方、尊重对方。
我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对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我才能了解对方。譬如:我可以知道这个人在生气,即使他自己不表露出来。但我还可以更进一步去了解他,然后就知道,他很害怕和不安,他感到孤独和受到良心的谴责。这样我就明白他的生气只是他内部更深的东西的反应,这是我眼中的他不再是一个发怒的人,而是一个处在恐惧和惶恐不安之中的受苦的人。——《爱的艺术》
爱的实践
谈完理论之后,弗洛姆转向爱的实践问题。爱情关乎个人的体验,每个人都只能通过自己去获得这种体验。然而,关于爱的实践问题并非一无可教。正因为人的核心问题是以何种方式同其他人、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联系。那么相应的,爱的实践首先要从自身出发,走内心的道路。因此,自己就必须拥有一些基本的能力。
首先与任何一门艺术一样,爱的艺术需要一些基本的东西,分别是纪律、集中、耐心。这些内容看着非常基础,然而可以说是非常稀缺的能力,尤其是对现代社会来说。
纪律。这里的纪律可以理解为自律。康德也曾说过:自律即自由。
也许有人会说,对当代人来说莫过于比学习纪律更容易的事了;难道当代人不是每天都要遵守劳动八小时的纪律吗?但实际情况是,在工作之外人很少能表现出一点自我纪律来,一旦他不工作,就十分懒散,无所事事—《爱的艺术》。
弗洛姆所说的这种状态,可以完美地套用到我们身上。在工作日由于上班的约束,我们可以有规律地起床、工作、吃饭、睡觉。但是,一旦到了周末、节假日,觉得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晚上熬夜看剧、玩游戏,然后睡懒觉,生活一下子就变得极其混乱。
那么什么才是自律的状态呢?首先,要把自律作为自由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外界强加的东西。其次,要把生活约束在一个相对有规律的作息之下。
每天早晨按时起床,按时进行一定的活动,如禅坐、看书、听音乐和散步,不做或者有限度地做一些分散注意力的事如看侦探小说和电影,不暴饮暴食—《爱的艺术》。
集中。集中也可以理解为专注。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与娱乐极度丰富的时代,要做到集中非常不容易。可以说,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诱惑。特别是手机的出现,不断地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步行去上班的时候,没办法单纯地走路。在走的时候,总觉得缺少些什么。于是马上掏出手机,开始刷消息。整个过程就变成了边走边刷手机的状态。
在上班的时候,也是如此。一般的状态是在工作的同时,插上耳机听着音乐。我们变得很难专心地做一件事。
弗洛姆提到缺乏集中的现象特别表现在我们无法一个人安静地待着,不看书,不看剧,不工作。反过来,通过安静地待着这一练习(简单的冥想)可以帮助我们集中。
轻松地坐着(既不要懒散,也不要紧张),把眼睛闭上,努力使自己的眼前出现一片白色,并排除一切干扰自己的画面和念头。然后可以试着观察自己的呼吸——不要去想它,也不要去影响它,而只是要意识到自己在呼吸。至少每天早晨要做二十分钟这样的练习(如果可能还要延长)和每晚睡觉前坚持练习。——《爱的艺术》
另外,集中意味着专心做任何一件事:专心看书、工作、交谈。集中也意味着专注于此时此地。集中,还需要对自己保持警觉,敏感。我们通常容易注意到身体的变化,却不注重内心活动。
譬如在感觉到累或者消沉的时候,不应该听之任之和用随时可以捡来的消沉的想法去加剧这种感受,而应该问问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我那么一蹶不振?同样在我们生气或者迷惑不解的时候,在我们开始想入非非的时候,都应该这样问问自己。在所有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要觉察内心的活动,而不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找到为自己辩护的接口——《爱的艺术》
专注的能力不止体现在爱的实践里,它也是非常重要的性格品质。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第一次碰面的时候,盖茨的父亲问了在场的人一个问题,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巴菲特的答案是“专注”,而比尔·盖茨的答案和巴菲特一样!
耐心。因为人性,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短期利益。耐心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相应的,我们要把爱的实践看成是一个长期问题,一点一点慢慢地精进。
除了纪律、集中、耐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学习这门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很难长期做一件事。
以上是关于学习艺术的通用条件,弗洛姆还继续谈到了关于爱的实践的特殊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这种能力我觉得就是理性。
比如,利己者就是缺乏理性的。他们通常自我中心,觉得事事都应该以服从自己的意志。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只想“得”而不愿意“给”。弗洛姆认为利己者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了。
目前,认知心理学关于人是如何思考的做了大量的研究,逐步发现了理性的奥秘。理性简单来说,就是按照世界本来的样子去看待世界,不歪曲事实。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的著作《超越智商》把智商与理性区分开来,并把理性拔高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人类缺乏理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先天处理信息的缺陷。二是内容上的缺失,具体而言就是缺少各个学科的常识,如实验思维、概率思维、统计思维、经济思维等。
第二个条件是信仰。爱情应当以信仰为基础。在这里,弗洛姆所指的信仰是一个确认。相信历史规律、观察与思考的总结,就是信仰。相信人具有上述内在的特质,并且去感受、去行动也是信仰。
在爱情方面,就是要把相信自己的爱情并相信这种爱情能唤起别人的爱以及相信这种爱的可靠性看作是爱情的基本条件。——《爱的艺术》
最后产生信仰也需要勇气。爱的艺术实践过程是一个挑战,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肯定会遇到痛苦与失望,因此也就需要直面的勇气。
结语
弗洛姆: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相互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这样体验到的爱情是不断地挑战,这种爱情不是避风港,而是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与对方结成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二位了。